三菱工控产品在纺织机上的应用

分类目录:应用案例 | 标签:

我国的纺织机械行业是竞争激烈的市场,任何一家企业要想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不被淘汰,就必须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步伐,提高核心竞争力,走在技术的最前端,制造更精细的产品,让用户用上更完美的成品,这样才能长久的占有市场。在这么激烈的竞争下,发展机械设备是必经之路,这也为自动化产品提供商带来了很多的机遇。

 

靠以前简单的技术和廉洁的劳动力生产,早已满足不了现代人们的生活需求了。工厂自动化是提高机械产品性能、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必经之路,随着计算机网络以及电力电子等技术的发展应用,其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其在纺织机械中的应用必将越来越广泛。调研结果显示,更多高端纺机厂商已从最初的PLC、变频器、伺服等单一自动化产品的应用,深入到对多自动化产品综合应用、设备网络数字一体化生产制造的需求。这是高科技含量高,生产质量优,节约劳动力成本。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盾。

 

棉纺织设备较有代表性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其特点是:(1)由计算机控制多台变频器,交流伺服驱动器,再分别控制多台电动机的同步传动系统。(粗纱机为二、三或四台电机的三种方案,分条整经机为五套电机,浆纱机为七台电机),其中三菱伺服MR-J3系列是比较新的产品,性能比较优越,是我们常选用的伺服电机之一。

(2)均采用传感技术,检测纱线张力,通过计算机实现张力控制。

(3)采用计算机软件来完成粗纱的卷绕成形功能和实现经轴、织轴的理想卷绕。

 

近十多年来,我国纺织机械行业的自动化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三菱自动化产品是许多厂商所熟悉的,随着自动化产品的发展,三菱已由单一的变频器生产研发厂家发展到现在能为客户提供PLC、温控器、计数器、人机界面、变频驱动器、伺服驱动器、数控系统等多元化产品,在冶金、纺织、医药等几十个行业都有更广泛的应用。尤其在纺织行业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

 

(1)控制的核心部件是PLC,在整个控制系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选型的时候要考虑其存储容量和处理速度。根据控制要求需要的输入24点、输出24点,并且需要两个通讯端口,其一RS485通讯端口来控制时时给定频率,来达到电机的时时速度控制,还要根据纺纱工艺要求写入变频器的参数;其二连接上位机触摸屏(HMI),来实现人机对话。依据上述要求选型为主模块DVP32E(数量1个)、扩展模块DVP08(数量2个)。

 

(2)整合计算整机的实际功率为8-9kw(每台设备安装时的机械间隙不一样,导致设备的实际功率也有所不同),选用10kw的电机,遵循适当放大的原则。这样可以有效的一致新设备在最初运行时由于机械没有磨合好产生的误报警。

 

(3)人机界面的选择很重要,它是人机交流的主要途径,每天设备和人接触最多的就是人机界面,它不仅要求外型美观,而且还要耐用,在纺纱厂环境这样比较恶劣的条件下24小时能够保障无故障长时间运行。

 

在80年代我国悬锭粗纱机已经广泛的应用了变频调速技术,但当时由于PLC在纺织领域没有很广泛的应有,所以在粗纱机功能上也没有深入的开发。随着工控产品本身功能的增强和对纺织工艺更深入的了解,粗纱机的功能有了新的开发。

 

虽然现代变频器被更广泛的推广,但由于有些纺纱厂的技术力量薄弱,对变频器的参数设定有一定的难度,纺织工艺的变动,往往需要设备生产厂家的技术工程师来更改,这样既耽误生产,又增加了售后服务成本。基于这点考虑开发的变频器参数通讯写入,只需在人机界面修改参数,点击写入即可。既方便有降低了操作难得。

 

在粗纱机生头、断纱接头时,都需要把锭翼停到一个固定的角度,这样挡车工才易于操作,在早期的粗纱机是没有定位停车功能,需要挡车工手动扳动锭翼,这种错误操作往往对纱线的质量产生破坏,容易产生细节。定位停车功能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当粗纱断纱报警停车停车时,锭翼停在一个易于接头的角度,不用再手动扳动锭翼,降低了劳动轻度,提高了纺纱质量。

 

由于锭翼通道对速度的变化产生的摩擦力是不一样,速度的大幅跳跃会对纱线的张力长生很大的影响,本功能是根据纺织工艺的要求,在小纱低速时逐渐的调高输出频率,中纱恒速,大纱逐渐的降低速度,每次根据换向次数跳动很小的频率,是变化频率不造成对纱线张力的负面影响。

 

三菱工控产品在纺织机上的应用